未命名

家在上海|老有“腔调”:一粥一饭不重样,适老化量身改造有体面

2024-10-30 | 分类: 未命名 | 查看: 44

【编者按】

家在上海,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是奔赴未来的青年遇见理想热土,是漫步夕阳的老者背靠“家味儿”社区,是老城厢的老邻居一同搬入新居,是万家灯火中每一个普通而又特别的一天。

在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之际,澎湃新闻推出“家在上海”特别策划,记录这座城市正在发生的故事。本篇走近在上海社区过着多样生活的老人们。

白浪 设计

你想怎样老去?日常的生活里,老人如何才能食得自在、居得无忧?

65岁的吕强,和夫人参加了合唱团,时而社区做志愿者,时而旅游。他最快乐的时光,是在老字号社区长者食堂,每天一粥一饭不重样,看着餐厅被街坊邻居“吃成”社交场。

70多岁的金先生,不但自己生病,还要照顾卧床的夫人。他说:“我不太出去社交,也不希望太多人来看望我。但是我希望家里有紧急情况的时候,可以第一时间找到人求助。”

上海作为中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城市,老年人口数量占比逐年上升。根据上海市民政部门公布的数据:截至2023年末,上海户籍人口1519.47万人。其中,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68.05万人,占总人口的37.4%;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37.92万人,占总人口的28.8%。

上海这座城市,也正在持续探索“适老化升级”,让老人们老有“腔调”、老有体面。

老字号餐厅改成社区长者食堂。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邹娟 摄

老字号成为长者“社交场”

“老字号做社区长者食堂,不单单丰富了老年人吃什么的选择,也渐渐成为老人社交的一个场合,就有点年轻人喜欢的深夜食堂的味道。”65岁的吕强说。

吕强已经在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生活了半个世纪,他在这里读书、成家、生子,儿子也在这里出生、长大,成家后搬了出去。他说的老字号社区长者食堂,指的是楼下走5分钟就能到的大富贵酒楼鲁班路店。

去年,大富贵挂上了“社区长者食堂”的牌子,但在挂牌前,他和家人、邻居就已经是大富贵的常客了。

大富贵酒楼社区长者食堂,月例牌定期更换不同的老年套餐

公开数据显示,黄浦区五里桥街道是上海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区域,老年人口占比近40%,60岁及以上人口约3.7万人,其中,90岁以上独居老人有155人。

吕强说,他和老伴都是“闲不住”的,退休后,老两口常常一起做社区志愿者,从事义工、交通协助等公益性工作,闲暇时间,老两口也会出去旅游,或者看戏看演出。街道、居委常常组织各类文艺娱乐活动,有些活动还邀请了名角、大咖前来表演,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艺盛宴,大家都乐在其中。

“社会活动多了,自然就不能常常在家烧饭。”吕强介绍,五里桥街道一共有三家社区长者食堂,分别开在老字号大富贵、丰裕以及一家养老院中。他最常去的便是大富贵,“老字号、品质有保障,而且价格还实惠。”吕强说,因为有“群众基础”,大富贵一挂牌社区长者食堂,就成为街坊邻居吃饭、聚会常去的地方。

72岁的殷佩佩是这里的常客。10月中旬的一个上午,她化着淡妆,穿着蓝色长袖外搭浅紫色针织衫,红色边框眼镜、祖母绿耳环、脖子上叠戴着长长的珍珠项链,一出现在餐厅,就成为众人的焦点。

“她是美女,在我们这老有名的。”70岁的胡幼玲穿着流行的大方格汗衫坐在殷佩佩对面,一开口中气十足。“今天中午有个聚会,所以穿得比较正式一点。”殷佩佩笑着说,自己一周至少会来这里四五次,“不高兴自己买汰烧(注:上海话,指买菜烧菜),今天吃吃红豆汤,明天吃吃小馄饨,后天吃碗面,很方便的。这里服务也很好。”殷佩佩说。

大富贵酒楼,改造后的长者专区

接近中午11点,73岁的张阿姨推着坐轮椅的丈夫走了进来。因为要照顾生病的丈夫,张阿姨没有更多精力烧饭,他们的一日三餐,也基本都在长者食堂解决。和往常一样,张阿姨一进门就直奔“长者专区”,挑最靠近大门的桌子,将丈夫的轮椅停稳在桌子靠走廊一侧后,自己则在卡座最靠走廊的椅子上坐下。

“这个桌子的设计很贴心,都是圆角,桌子最外边沿有个半圆形的凹槽可以放拐杖,外边桌角有椭圆形的扣空,靠内的隔板上有专门的扶手。每张桌子还有服务铃,可以呼叫服务员。”张阿姨说,有时候碰到熟人,简单聊两句,走的时候打包个熟食回家,心情就会很踏实。前几天,她听邻座说,上海适老化以旧换新有补贴,她正盘算着,要不要给老伴换一个轮椅。

“我们这里老人就餐,是刷助老卡的,黄浦每个街道的助老卡颜色不一样,五里桥街道是黄色的。卡里录入了老人的基本信息,可以享受套餐打折以及全场30元减5元的优惠。另一方面,因为卡里有老人的出生日期,如果老人生日那天来就餐,我们还送一碗长寿面。”上海大富贵酒楼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立元记得,曾有位老人过生日,不仅吃到了长寿面,现场还有其他老人唱生日歌,很是温馨。

“五边十色”助老卡,社区长者食堂,老人刷卡享八五折优惠。

今年,上海以实事项目为抓手,计划新建30家社区长者食堂,截至8月份,实际已完成38个,占全年计划127%。“现在的老年人助餐,不但要吃饱,还要吃好。”黄浦区民政局副局长杨颖介绍,因为黄浦区老字号资源丰富,2023年3月黄浦区成立“老字号助餐联盟”,创新开展“老字号”长者助餐服务。目前已认定四批“黄浦长者餐厅”。这些餐厅将在今年11月底前全部完成适老化专区改造,并实现全区通享服务,为全区老年人带来不低于85折的更多“食惠”,进一步弥补之前长者餐厅缺失的片区布点。

为老人量身改造的“体面”

“我不太出去社交,也不希望太多人来看望我。但是我希望家里有紧急情况的时候,可以第一时间找到人求助。”家住浦东新区齐河路的金先生2006年退休,前几年查出膀胱癌,手术后留下后遗症,至今每天需要穿纸尿裤,防止小便失禁,也需要定期去医院复查、疏通尿管。不仅如此,这几年,金先生的夫人卧病在床,基本靠金先生和保姆照顾。

“我家里不能离开人,生活从简,一切以方便我们两口子日常起居和康复为出发点。”金先生说,夫妻俩生病后,他们的生活变得很简单。每天五点多,金先生起床准备早餐,两口子吃完早饭聊聊天,打开广播听听新闻听听歌。八点的样子,钟点工上门,金先生大概有一个多小时的“放风”时间,天气好的时候,他会在小区转转,但是不会走太远。

2021年,金先生在小区的老年活动中心了解到,街道有适老化改造项目,最高可以享受3000元政府补贴。当即,他便申请改造家里的浴室。“老人最怕摔。虽然我们小区是商品房,但是也几十年了,尤其不适合卧床的人。”金先生说。

很快,金先生的申请通过了,除了浴室,洗手间也全部做了适老化改造。比如,原本淋浴处的老式浴缸全部被敲掉,在地板上铺上防滑垫,墙壁上装上扶手,防滑垫上放着助浴的椅子,金先生和夫人可以坐着冲淋。花洒也换成全新的,出水再也不会一会凉一会热。洗手间干湿分离,与冲淋区紧挨着的马桶旁边装上扶手,一边的盥洗台盆以及地板也换成防滑瓷砖。

“以前,我们也找过马路边的泥水工小改过,吃过亏。政府推荐的第三方,我们很放心,而且还减免了3000元的费用。”金先生说,对于他们来说,适老化改造不需要花里胡哨的产品,只要实用、实惠就好。

改造后的马桶,伸手就能触及扶手

改造后的浴室,老人可以坐着洗澡

与此同时,金先生还为夫人申请了长护险,护工每周5天上门照料,天热的时候每天为夫人擦洗。他能明显感觉到生活方便了许多,一生爱美爱体面的夫人,也对此挺满意。

只是,有时候,意外还是会不期而至。

有一天,金先生在阳台晾衣服,夫人在客厅另一头的轮椅上坐着。突然一声闷响,等金先生回头的时候,只见夫人不知怎么回事昏倒在地。“当时我真的着急。但是我没有力气扶她起来。”短暂的怔愣后,金先生赶紧找来邻居,请他们帮忙将夫人送去医院。

按照街道政策,社区8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,可以免费申领智能手环,遇到摔倒等突发情况,可以一键报警,工作人员收到报警后会立即上门。得知金先生家的情况后,虽然他和夫人都不满80岁,居委会也将破例为他们申请。

“我们小区的互助氛围很好。”金先生说,他住一楼,6楼的楼组长时不时地关心他,常常会问他们缺少什么,“养老不能只靠政府,更不能只靠老人自己或者家庭,而是全社会的合力。我很庆幸自己是在上海,这个城市越来越专注我们需要什么,而不是简单地给我们什么,它让我老得体面。”金先生说。

澎湃新闻记者获悉,上海市民政局自2019年底起开展了“政府引导、市场化运作”的新型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工作。2023年下半年,该项工作又被纳入新一轮民心工程,明确2023-2025年完成改造2万户,其中2024年度任务为不少于6000户。

上海市民政局透露,改造项目聚焦老年人安全、健康等需求,形成涵盖卫生间、厨房、客厅、卧室等七大日常生活场景的产品供老年人选择。截至目前,产品库已扩展到9个品类、400余种产品。

从今年10月1日起,上海开展适老化改造(含产品和服务)“焕新”活动,只要是居住在上海的老年人都可参与,最高可享补贴立减3000元。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