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川秀美、宜居宜游,蜿蜒新安江穿城而过……多年来,我市依托山水资源优势,推进新安江主城区有机更新和美丽城区综合建设,城市空间不断拓展、城市布局不断完善、城市能级全面提升,一座幸福宜居之城在新安江畔悄然崛起。
说起新安江主城区的今昔巨变,肯定绕不开新安路。以市政府为起点,往西叫新安路,往东叫新安东路。这条路作为新安江主城区的主干道,承载着众多新安江人的回忆,也见证着这里的发展与变迁。
新安路的历史,还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。1958年11月,国务院批准撤销寿昌县并入建德县,同时批复建德县城由梅城迁至白沙。而在此之前,白沙还是一个偏僻之地,新安江北岸是一块冲积滩,只有很少的村民在此生活。
1960年8月,在基本完成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后,建德县人民政府正式由梅城迁至白沙。当时,城区的道路主要由新安路和29条大多为砂石路面的街巷小道组成,而作为主路的新安路也只有两公里长。
“新安路(东路)东到焦山岗,西到罗桐埠,焦山岗还有个大大的上坡。”今年67岁的张京波是原建德日报社的摄影记者。在他印象中,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新安路窄窄的,两旁也都是平房,浙西楼是唯一的高楼,新安江副食品商店、百货商店、白沙影剧院是人们平时常去的地方。那时的新安江(时称白沙镇)虽说是城市,但面积很小,到1978年也仅1.2平方公里,一条新安路就把新安江走遍了。张京波还谈及一个趣事,“一次上级单位到新安江来办事,由于城市入口不明显,加上那个时候没有导航,一个不留神车子就开到了寿昌。”
改变出现在1992年建德撤县设市后,城市“蝶变的齿轮”开始加速转动。
1994年,我市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,确定“一城两翼”(即新安江中心城区和更楼、洋溪两翼)的城市总体布局。1995年,市委、市政府在城市建设上提出“东扩南拓”方案,以新安东路、白沙路为主轴,加快主城区建设。城区要发展,道路首当其冲。新安路的改建就成了发展的关键,于是1997年12月,我市投资2386万元对新安东路健康岭以东至320国道的1236米路段进行了改建,使之成为我市第一条国家市政二级标准的城市道路。
“道路拓宽了,硬化了,原来的坡度也降下来了。”张京波说,也就是那个时候,通过新安东路以及周边设施的改建,勾勒出了城东区块未来发展的雏形。
1999年8月,市委、市政府决定,按照加快东扩、开发建设东区的总体规划,用“以地带路、以路带房、以房促发展”的城市建设理念,综合开发城东区块。新安江广场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进行建设。
2002年国庆前,新安江广场对外开放试运行,有近万名群众前来参观。时任市长杨军也来到了现场,一名退休老同志拉着他的手说:“感谢政府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实事,让我感受到我们建的新安江广场是真正的人民广场。”
直至今日,新安江广场仍旧是各类展会、群众活动的重要举办地。一到夜晚,广场舞人群和前来休闲散步的市民更是让这里变得熙熙攘攘,热闹非凡。
此后,新安江的城市建设像是打通了“任督二脉”,按下了发展“快进键”。2002年,市委、市政府提出了“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,五年再建一个新安江城”目标,启动实施“83221”路、桥、隧、绿基础设施大会战,投入资金6亿元,对东区、溪头、桥南等城市新区实施综合开发;2003年启动桥东、洋安区块开发;2006年建成严州大道,启动洋安大桥建设;2006—2009年,持续推进桥东新区、洋安新城建设……
那个时期,沿着新安东路,青少年活动中心、文化中心、洋安大桥、人防隧道、明珠小学等一大批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成使用,新安商厦、新世纪大厦、东洲商务大厦等一批建筑风格新颖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,锦华园、新安明珠等一批生态人居小区纷纷涌现,城市品位显著提高。
2015年之后,城市品质有了新的质的飞跃。府前路区块改造,让老旧的麻园岭小区一改风貌成了城市多功能核心阵地;影剧院区块改造,取而代之的是如今人气爆火的新安里商业区。另外“两馆两中心”拔地而起,绿城美好广场镶嵌其中,洋安江和城八佰伴商贸综合体建成使用……整个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数十年弹指一挥间。1978年至今,新安江建城区面积由1.2平方公里增加至20.29平方公里,城市道路总长由6093米增加至64508米;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不足10平方米增加至28.4平方米;建成区绿地面积由354.41公顷增加至535.37公顷;人均绿地面积由26.39平方米增加至33.6平方米。
今天的建德,正全市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。这座城市正锚定“幸福宜居之城、文旅共富样本”的目标定位,不断书写从气候宜居到全面宜居的宜居宜业宜游新篇章。
(记者 方滋)